

据凤凰财经10月9日消息,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先生今晨6点20分于北京医院病逝,享年102岁。
杜润生,1913年7月18日生,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县人,1934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史系。他是中国共产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农村改革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他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他多次向中央谏言,主张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曾五次来温
称“温州是我终生课题”
杜润生是温州改革开放的研究者和见证人,曾五次来温,视温州为自己的终生研究课题。
“搞包产到户,你们永嘉比安徽早了许多。” “温州的‘小商品,大市场’给全国作出了贡献。”“我希望你们继续自主创新,力争上游,保持过去的先进性。”记者对他说:“温州人民十分感谢您,感谢您在温州最困难时的支持。”想不到他伸出手,翘起小拇指说:“我是这个,我只做了这么一点点。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教育了我。”
这是温州日报记者2008年2月在北京与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的一场对话。温州的创新,让这位已95岁高龄的老人痴迷研究了50多年。他曾五次来温,对温州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
杜老的温州情结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在农业部工作的他负责制定新中国的农村政策,听说永嘉燎原社(今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燎原社区)农民搞包产到户,正值壮年的他就马上来温州考察。他觉得永嘉燎原社农民所做的正是他苦苦思索为之寻求的农村经济发展之道,从此将这制度创新之举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1956年永嘉燎原社农民发展生产力的创新之举受到压制。但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终究是会星火“燎原”的。因此当温州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别具一格的经济模式再度“春风吹又生”时,杜老又满怀热情地来到了温州。那时温州正备受姓资姓社的质疑,但他却旗帜鲜明地支持温州,支持温州的改革试验,并以学者的睿智远见和共产党人的忠诚坚定,在历经数十年的守望后,勇敢地声称“温州是我终生课题”。
杜润生称永嘉为“包产到户第一县”
1956年9月,永嘉县委在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包产到户”试点。
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确立了“包产到户”的合法性,结束了对“包产到户”长达30年的争论。
永嘉县“包产到户”42周年时,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不顾年老体弱到永嘉参加“包产到户”纪念活动,并给永嘉题词:“包产到户第一县。”
杜老曾说:“温州的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这个定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就是这些老百姓,带着过去闯市场的经验,又受到当代市场机制推动,从家庭手工业起步,“拾遗补缺”地制造小商品,占领大市场。
杜润生简历
杜润生,原名杜德,中国经济学家、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被喻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确立了“包产到户”的合法性,结束了对“包产到户”长达30年的争论。
杜润生1913年7月18日出生于山西太古阳邑村。1927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1934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史系。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被中共山西省委派到太行山地区打游击,建设抗日根据地。历任晋冀豫抗日义勇军三支队队长,太行区党委宣传科科长,太行区党委城市部太原城委书记等。
1947年,在解放战争中随刘邓大军南下,参加“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领导所在的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农民运动,历任中共中央原局秘书长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在领导中南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提出了分阶段土改的主张,即先普遍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建好农会,再转入分配土地,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
1952年,调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任秘书长,兼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争论中,支持邓子恢“稳步前进”的主张(即坚持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多种经济并存,并利用有益于生产力发展的私有经济的思路),受到点名批评,被解除职务。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历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兼院党组副书记。
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停职检查,受到冲击迫害。
1970年,到中国科学院在湖北潜江的五七干校监督劳动。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
1979年,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政策研究。
1980年,提出可在贫困地区全面推广土地家庭承包,其他地区也可以因地制宜。
1981年,受中央委托支持起草《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肯定了责任制长期不变,得到邓小平和陈云的高度肯定。
1982年元旦,由杜润生起草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成为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此后,杜润生多次接受中央委托,主持多个农村政策文件的起草,为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作出重大贡献。
1983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倡导和推行做了大量工作。
1989年后,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先后撤销。杜润生离职后,继续从事农村经济和政策研究。
来源:综合温州日报、凤凰财经、澎湃新闻